独立思考者的天堂。

商业思维

别再盲目闯马来西亚!中国创业者 90% 失败的真相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

“来马来西亚做生意,照搬中国模式就能躺赢?” 抱着这种想法闯马来的中国人,90% 都栽了跟头。大家好,我是 J,今天就聊聊中国人在马来西亚创业最容易踩的坑。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

自从去年底签证开放后,越来越多中国人涌向马来西亚。听着 “生意好做” 的传言,带着团队考察、砸钱落地,结果往往是钱烧光了,项目黄了。核心问题就出在:很多人觉得马来西亚比中国落后,把国内成功模式直接复制过来就行。

这其实是出海创业的大误区。长期生活在信息茧房里,我们习惯了用中国的标准看世界。总觉得 “中国模式最先进”,却忘了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规则。马来西亚绝不是 “低配版中国”,盲目自大只会加速失败。

马来西亚 3300 万人口的市场,远比想象中复杂。中国 14 亿人靠汉语就能全覆盖,但在马来,说华文只能触达六七百万华人(约 20%)。占人口多数的马来人,他们的消费习惯咱们几乎一无所知。

就拿打广告来说,国内投抖音、小红书用中文就行。但在马来西亚,至少得备齐中文、英文、马来文三种语言。平台也多到让人头大:Facebook、Instagram、YouTube、TikTok…… 再加上法律、政治、文化差异,单一思维根本玩不转。

更要命的是 “跟风内卷” 的习惯。国内做生意总爱 “抄改仿”,看到别人开加油站赚钱,就在隔壁开一家打价格战,最后两败俱伤。但西方人更擅长找互补 —— 你开加油站,我就开便利店,互相引流。这种 “创造价值” 而非 “抢夺蛋糕” 的思路,恰恰是很多中国创业者缺乏的。

现在马来西亚的兰州拉面店火了,一群人跟风开,真以为谁都能赚钱?要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赚了,不代表后面的人还有肉吃。

不少人刚到马来西亚,看到路窄、灯暗、房子旧,就觉得 “这地方太落后”。但很少有人知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马来西亚的人均 GDP 比中国高得多,那时还有不少马来华人给中国捐钱。只是中国这几年增速太快,才把差距拉开。

马来西亚的发展或许慢,但稳且健康。 它不需要 “内卷式掠夺”,而是需要能解决本地痛点的创业者。华人血脉让马来西亚欢迎中国人,但前提是我们得创造价值,而不是抢当地人的饭碗。

想在马来西亚站稳脚跟,先放下 “降维打击” 的幻想。花时间搞懂三大族群的需求,用本地化思维做产品,找到别人没解决的问题 —— 这才是出海创业该有的样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