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学前儿童的数学怎么学,很多人会说要启发数感、培养数学思维。但很少有人具体的讲解什么叫数学思维,以及如何才能获得数学思维,如何进行思维训练?思维网一篇文章给你答案。
数学思维是什么?
数学思维也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数学思维能力,即可以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一种模式化(抽象化)的过程,这将具体的难题普遍化、抽象化作一个单纯的数学难题,而对这个抽象的问题又具有实际的意义,有利于处理具体的难题。因此,数学具有双重特性,即抽象性与现实性(或应用性)。
学前儿童如何培养数学思维?
儿童学习数学,须从他们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物入手,逐渐开始数学的抽象过程。仅仅停留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不能称为数学,且不从具体的事情考虑或是摆脱具体实践来教授抽象的数学计算,也违背了数学的本质特征。
幼儿处于逻辑思维萌发及初步发展的阶段,也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的阶段。数学知识具有极高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学习数学可以锻炼幼儿思维的逻辑性和抽象性。
其实在教育部《幼儿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就提及幼儿数学能力的目标,即在生活和游戏中发现而且运用思考处理数学问题能力,其观点与数学思维的概念如出一辙。可见,数学思维对于幼儿数学能力习得的必要性。那学前儿童应当怎样培养数学思维、提高处理生活问题能力呢?
1、思维建立与生活应用
对于儿童而言,他们最熟悉的不是书本上的一个个数据或者平面图形,而是生活里的一件件事情。重复数十遍1+2=3,不如带入生活中让小朋友想一想爸爸妈妈加上自己有几个人呢?数据只是存在书本上的标记,而生活里的事和人才是更独特、更有趣的。因此在挑选书的时候,要重点看里边数学思维教授方式,数学思维是“具象感知—形象认知—抽象了解”的过程,并且书内需要重视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使用科学的思维教学方式,重视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才能引导孩子更好地建立数学思维。
2、举一反三,善于变通
数学并不是一门靠背诵和记忆就能学好的学科,数学思维更不是背诵习得的,而是灵活的应用与变通中获取的。因此,要有意识地开发小孩举一反三的能力,当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将两者进行对比,让孩子明白其中的共同点,进而在下次碰到同类的问题时能够独立处理。让孩子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真正达到知识点融会贯通,才是最重要的。
3、以形助教,思维转换
为什么我们觉得一加一等于二是最简单的道理,但孩子却怎么也理解不了呢?这是因为在小朋友的头脑中对于“1”是没有概念的,他们不知道桌子上的一个苹果可以用数据1表示。在数学中,这便是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的区别,苹果是具象的,而数据1是抽象的。让孩子从具象转化成抽象,正是数学学习过程。在挑选数学辅导书时,能够优选配有学具的辅导书。这样的话,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可以利用具体的事情,引导孩子建立起抽象与具象的关联,这类联系一旦建立,对小孩日后数与运算的学习大有益处。
4、尊重规律,科学数学
幼儿阶段尤其是学前幼小衔接阶段,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状况,合理科学安排数学内容,使用趣味性的教授方式,才能引导孩子建立应有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运用数学处理生活问题能力。而不宜大量传递数学概念,或使用脚踏式做题训练,不但容易让小孩失去数学兴趣,并且容易产生浅薄记忆,摆脱数学思维实质,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总结
数学思维是什么?学前儿童如何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教育看上去只是一种知识教育,但实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数学是一门重思考与了解、充满创造性的科学。真正学好了数学,无论未来从业哪行哪业,都会让人变得更聪明,更有智慧,更有竞争力。
推荐阅读:思维课都学什么?思维课可以学到什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