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担心上班迟到,结果路上真的堵得水泄不通;害怕重要考试忘带文具,到考场才发现真的少了关键东西。这些看似巧合的倒霉事,其实都能用心理学上的 “墨菲定律” 来解释。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我读《墨菲定律》这本书的收获。
这本书在心理学领域相当有名,不过它并非只围绕 “墨菲定律” 展开,而是像一本心理学知识大辞典,涵盖了众多有趣又实用的心理效应,内容丰富,却稍显零散。接下来,我挑两个印象深刻的心理效应,结合自身感悟,给大家说道说道。

墨菲定律:越怕出错,越容易出错
1949 年,美国空军进行了一项挑战人类加速度极限的实验 ——MX981 火箭减速超重实验。工程师墨菲上尉负责安装传感器,本应按正确方式接线,可结果 16 个传感器的接线全部接反,导致实验失败。墨菲上尉无奈自嘲:“要是事情有出错的可能,那就一定会有人把它做错。” 这便是 “墨菲定律” 的由来。
随着时间推移,心理学家总结出墨菲定律的四大要点:事情没表面那么简单;完成任务耗时比预期长;只要有出错可能,就大概率会出错;预感会出错,那基本就会出错。虽说这定律透着股 “悲观”,但仔细想想,我们生活、工作里的很多状况,都能对上号。就拿筹备一场活动来说,觉得流程简单,没做充足准备,结果现场状况百出;预估活动时间短,实际却因各种小问题拖延许久。
从这定律里,我领悟到做事得有风险意识,提前预想最坏情况,并准备好应对办法。就像项目管理,要考虑各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预案,不能心存侥幸。“做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这才是靠谱的做事态度。
狄德罗效应:幸福,源自给生活做减法
狄德罗效应,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它源于法国哲学家狄德罗的一次经历。朋友送他一件高级睡袍,狄德罗穿上后,却觉得家里的家具、摆设都变得格格不入,为了匹配睡袍的档次,他不断购置新物件,可最后却感到被一件睡袍 “胁迫”,满心烦恼。这种在拥有新物品后,不断配置与之适配物品来寻求心理平衡的现象,就是狄德罗效应。在如今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这效应太常见了。
书中讲了苏格拉底的故事。他带学生去热闹集市,学生们被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而苏格拉底却感慨:“世界上原来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 幸福其实很简单,不是拥有更多,而是减去不必要的东西。
想想自己,曾经热衷于买名牌鞋,买了鞋又想搭配好看衣服,消费欲不断膨胀,钱包瘪了,焦虑却多了。后来,我开始控制物欲,只买必需品,把钱花在提升自己的投资和课程上。奇妙的是,那种追赶潮流的焦虑感消失了,生活变得轻松,幸福感反而提升了。
总结:一本通俗易懂的心理学读物
总的来说,我给《墨菲定律》这本书打四星。它内容丰富,每个篇章短小精悍,方便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虽说结构零散,和书名关联不太紧密,但作为心理学入门读物,非常合适。它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心理,对生活、工作都有启发。如果你也对心理学感兴趣,不妨读一读这本书,相信你也能从中收获不少生活智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