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者的天堂。

心理学

高考后的学生心理调适,家长的关键角色不容忽视

高考结束后,学子们经历了从高度紧张到突然松弛的心理变化,他们的心理状态和作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等待分数公布的过程中,学子们的心理起伏也很大。这个阶段,学生常常面临各种心理问题。那么,高考后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学生和家长又该如何调整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陈玥为大家提供几点提示。

常见的心理状态

  1. 过度兴奋放纵:经过多年的苦读,考试结束后,一些孩子可能会出现报复性放松的情况。他们渴望弥补多年来的艰辛,不顾一切地玩乐,比如通宵游戏、熬夜刷剧、狂欢聚会、胡吃海喝等。然而,过度兴奋带来的后果是身体超负荷运转和生物钟紊乱,影响身心健康。
  2. 焦虑悲观低落:许多学生在考后常常会回想考试不如意的地方,陷入自责和担忧之中,尤其是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通常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在等待分数公布的日子里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焦虑。这种心理状态表现为食欲不振、睡眠不好、情绪低落。有些学生甚至会出现焦虑导致失眠,再从失眠进一步发展为抑郁症状。有的学生性格突变,变得暴躁,让人难以理解并与家人发生争执。
  3. 空虚无所适从:有的学生从原本紧张的学习状态一下子放松下来,会感到不知所措、茫然无所适从。他们可能会连续睡几天,弥补长时间缺失的睡眠。然而过了几天,他们就会感到无所事事,心里空洞、毫无目标,感到迷茫和无聊,不知道该做什么。

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对于学生而言:

  1. 多休息,补充睡眠。尽量避免过度放纵和熬夜,最好能保持高考前的作息规律,尽量不要打乱自己的生物钟。适当参加运动和放松活动,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睡眠习惯。
  2. 重新拾起因考试而暂停的爱好。可以在这个阶段继续发展吉他、画画、唱歌等爱好,或者尝试新的兴趣爱好。通过兴趣爱好来消解迷茫,整理自己的兴趣方向。
  3. 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不是唯一的转折点。在等待分数公布的这段时间里,可以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讨论自己的擅长领域、兴趣爱好以及特长技能。了解自己的基础后,可以探索感兴趣专业或行业的发展现状、就业前景等信息,多方面、多渠道收集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对填报志愿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在选择心仪的大学和专业时,可能会与家长产生分歧,这正是与家长交流的好时机,谈论自己的规划和想法,明确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家长而言:

  1. 保持亲子沟通。不要从考前的“什么都管”转向考后的“什么都不管”。除了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外,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探讨社会和行业发展趋势等话题。帮助孩子从当下的状态中走出来,开始自我学习,展望未来。
  2. 发挥好“避风港”的作用,进行心理疏导。提醒自己不要过多回忆过去的事情,因为这只会增加孩子的负担。利用等待分数公布的时间,帮助孩子寻找一些兴趣爱好,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让他们身心得到放松。

总之,高考结束后的调适期是学生和家长共同应对的重要阶段。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心理调整,家长则要扮演好引导和支持的角色。只有双方紧密合作,才能使学生顺利度过高考后的心理过渡期,迎接更美好的人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