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者的天堂。

心理学

自卑产生动力,它是追求进步和理想的源泉

困扰我们的自卑感并非客观事实,而是主观解释。哲人曾感自卑于身高仅1米55,常想再长20厘米。这种心理活动源自于将1米55的身高视为劣等,实际上只是低于平均数的客观数字。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赋予价值。

自卑感始终来自于与他人比较而产生的主观感受。在孤立于宇宙时,不存在这种自卑感。困扰我们的是主观解释,而非客观事实。自卑感来自于比较和人际关系,所有烦恼都源自人际关系。不仅普通人,即使是富豪、美女或奥运得主,也会有自卑感。自卑感是一种渴望摆脱无力状态、追求优越性但暂时无法实现的心理落差。人类天生希望摆脱无力感,因此产生了普遍的追求优越性。简言之,追求进步和理想状态。

人们会在潜意识中树立各种目标,为之努力。达不到理想状态时,就会产生自卑感。自卑感并非坏事,若处理得当,可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阿德勒称之为追求超越的基础理论。但许多人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认为无法改变现状。这并非自卑感,而是自卑情结

自卑感正常,可成为进步的契机,而自卑情结则是病态的。将自卑感作为借口是病态的表现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理论源于摆脱自卑,追求超越。但很多人缺乏认清现实的能力。若认为现实无法改变,便是自我设限。这种态度并非无法成功,而是不愿意成功。即便感到不满或不自由,也愿意维持现状。这种妥协易成一生习惯。

通常存在三种自卑:基于横向评价、基于纵向评价和以自卑为借口的自卑情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