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学会提问》一书,感触颇多。它以批判性思维为核心,被誉为该领域的“圣经”。原本只是随手翻阅,却意外发现书中内容丰富且实用,尤其在辩论能力和人际交往方面有很大帮助。
书中让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区分问题的本质,尤其是当面对与主流认知不符的观点时,不再轻易纠结。例如,有次与朋友聊到社会现象时,提到一些职校学生的行为与普遍价值观的偏离。通过书中的“描述性假设”与“价值观假设”理论,我明白了这些差异的根源:他们的价值体系与主流社会不同,这种偏差往往导致误解甚至冲突。
书中还详细列举了思辨中的各种谬误,例如人身攻击、滑坡谬误、诉诸公众等,并配以生动的案例说明其荒谬之处。像“滑坡谬误”,亲戚用一连串假设强行证明学习的重要性;再比如“诉诸公众谬误”,仅因多数人认同就盲从加入舆论,这些都很常见。认识到这些思维陷阱后,我们更能在讨论中保持理性,不被情绪或群体意见左右。
此外,书中对“证据效力”有独到的见解。例如,最近一个网络梗——“我年纪轻轻工资就3200”,看似合理,实则需要进一步考量:这是否能证明他说服力?从证据的真实性到逻辑链条,都需要批判性审视。同样,在“替代原因”分析中,书中指出,很多事情的原因往往复杂,比如俄乌冲突带来的制裁,表面上因战争引起,实际上深埋于更深层的地缘政治矛盾中。
个人感受上,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不仅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更是看待世界的态度。我们生活中充斥着各种“专家”言论,例如房地产“专家”劝人买房,却常隐藏偏颇或误导。通过批判性思维,我们可以冷静评估证据,避免被误导。
尽管批判性思维在国外教育中受到推崇,国内却尚未普及。这种思维不仅能帮助我们识别伪装的谬误,还能重建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当下短视频流行、思考能力被削弱的环境下,培养批判性思维尤为重要。虽然“喊起来重要,讲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现象令人遗憾,但它的价值毋庸置疑。
批判性思维并非高高在上的理论,它深植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识破谬误到提升自我,甚至在短视频时代重新构建思维体系,都离不开这种能力。愿更多人能通过学习它,让自己不随波逐流,不被时代洪流所淹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