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透过哲学家与年轻人的对话,把阿德勒心理学讲得非常接地气,也让人不断反思:我们究竟是怎么被自己的“想法”困住的?
这本书最震撼的地方,就是不断强调:人生的幸福,完全由自己决定。
阿德勒说,世界本身不复杂,复杂的是我们戴上的“主观滤镜”。同一件事,你说它是坏事就是坏事,你愿意换个角度,它也可以变成机会。过去不能定义你,情绪也不是主人,一切都取决于当下的“目的”。
书中另一个关键观点,是所有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自卑、愤怒、竞争、嫉妒,背后都是对他人眼光的执着。很多人不是做不到,而是害怕失败、害怕被否定,于是干脆选择不改变。阿德勒提醒我们:不要把人生活成与他人的竞赛,只要跟自己竞争就够了。

当我们开始不再被“别人怎么看”绑架时,就要练习第三堂课:课题分离。别人怎么想、怎么评价,那是他们的课题;我该做的,是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讨好、不干涉、不期待回报,才能真正轻松地与人相处。
书里也不断强调“共同体意识”。我们虽然是独立个体,却需要把他人视为伙伴,而不是敌人或竞争者。只有当一个人感受到自己对共同体“有贡献”,他才会真正感到幸福。所谓幸福,就是一种被需要、能帮助他人的感觉。
最后,书中最触动我的一句话是:
“人需要的,是甘于平凡的勇气。”
人生的意义不在远方,而在每一个正在发生的“当下”。不是等拥有了什么、达成了什么才开始幸福,而是此刻就可以选择过得坦然、自在。
读完这本书,会发现:
勇气不是对抗世界,而是对自己的诚实。
当你愿意承认真实的自己,不逃避、不讨好,也不强求别人喜欢你,你就已经踏上了真正自由的道路。
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也就拥有了获得幸福的勇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