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者的天堂。

商业思维

从“聪明”到“成长”:你低估了自己的潜能

《隐性潜能》

《隐性潜能》

这可能是我写得最开心的一篇书评,不仅因为书好看,还因为我有机会亲自向作者Adam Grant提问。这本书《隐性潜能》不是在讲“天才”,而是在讲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靠后天培养出决定成功的“品格能力”。

《隐性潜能》

第一,别再迷信智商,真正重要的是品格

书中提到一个研究:幼儿园老师经验丰富的学生,长大后平均年收入比别人多出千美元。这不是因为他们小时候成绩特别好,而是因为他们在“品格”上的表现更突出,包括积极主动、利社会、纪律性和决心

这些品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培养的。Grant强调:“个性是天生的,品格是你在逆境中表现出的选择。”他在回信中也提到,现在的领导者太注重能力,却忽视了“吸收能力”——也就是愿意学习、主动求反馈、持续进步的那种人。这才是真正的高潜能。

第二,降低期望,不等于降低志向

完美主义常常让人陷入“越进步越不满足”的怪圈。Grant教我们一个方法:心理时间旅行。你回头看看五年前的自己,会不会很佩服现在的你?别总盯着目标没达成,而忽视了你已经走多远。

我问他怎么看Nvidia CEO黄仁勋那句“我希望你们都吃点苦”。他说得很好:“要有高远志向,但要维持适度期望。”太高的期望反而让人脆弱,真正厉害的人,是能在失败后站起来、继续走的人。

第三,把枯燥的事玩出乐趣

想进步,不能只是硬撑着练,要学会“刻意玩乐”。Grant举了Stephen Curry训练的例子,把投篮练习变成一场游戏,既刺激又充满挑战。就连写书,他也不再死磕一段文字,而是用不同作家风格来改写,甚至让AI参与,让写作变得像在玩创意游戏。

我也尝试用不同作家的方式改写自己的文章,确实找回了写作的乐趣。

后记:关注过程,而不是比较起点

除了这三点,《隐性潜能》还有很多值得深挖的内容,比如:如何从低潮中重新出发、怎样从错误中学习,甚至是在面试或招生中如何看出一个人的真正潜力。

这本书的核心不是让你“变聪明”,而是帮你看到:成长来自你如何面对学习、挑战和失败。潜能不是被看见才存在,而是被培养出来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