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者的天堂。

商业思维

刘润的《底层逻辑》读书笔记

1、什么是“底层逻辑”?

事物间的共同点,就是底层逻辑。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处、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才是底层逻辑。

只有底层逻辑才有生命力。在面临变化的时候,底层逻辑能够应用到新的变化里面,从而产生新的方法论。

底层逻辑+环境变量=方法论

2、授人以鱼、干货这些都是方法论,授人以渔、原理、本质、核心这些就是底层逻辑。

3、环境一变,干货就无用武之地。

4、你想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吗?

那就需要掌握是非对错、思考问题、个体进化、理解他人、社会协作这五个方面的底层逻辑。

5、“底层逻辑”来源于不同中的相同,变化背后的不变。

6、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

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①法学家的对错观,②经济学家的对错观,③商人的对错观(见图1-1)。

举个例子:坏人A诱骗好人B进入C的没有锁门的工地,B失足摔死了。请问,这是谁的错?

7、判断损失发生后应该怪谁,就看谁因此损失大。

8、人性、道德和法律。

人性:人性只涉及两点:生存和繁衍。这两点无善无恶。

道德:道德,就是用来约束个体的人性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群体的繁荣。人性,是个体追求生存、繁衍的本能。可是,不受约束的个体的人性,一定会使个体彼此伤害。个体之所以愿意接受道德的约束,是因为群体的繁荣最终会让个体受益。

道德常常是反人性的,所以需要大量的引导和约束。

法律:法律是标准最低的道德,一旦触犯,就要受惩罚。这个标准也可以称为“底线”,底线之上上不封顶,底线之下是禁区。

9、人生的三层智慧:博弈、定力、选择。

在人生中,博弈是第三层智慧,定力是第二层智慧,选择是第一层智慧(见图1-3)。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体现在这三层智慧上。

博弈:博弈的智慧,是人生的智慧。怎么博弈?一要靠心态,二要靠策略。什么心态?共赢和感激。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与世界进行价值交换。价值交换只有一个原则——共赢,即合作双方都可以获得价值。我认为,要么共赢,要么不干。

那感激呢?每到一个新阶段,我们都要感激上一个阶段帮助过我们的人,尤其是那些在最艰难的时候还愿意信任我们的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共赢和感激,用这样的心态“以不变应万变”地参与博弈,可能眼前会吃小亏,但长远看会赢得大利。

那策略呢?我认为要“一报还一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博弈论计算机模拟实验中,重复对方上一次的动作,最终得分最高——重复对方的动作,是最好的“生存策略”。

定力:可以换成一个我们更熟悉的词——长期主义。定力是人生的智慧——最终的胜利,常常是时间的胜利,是长期主义的胜利。

选择:学会选择,常常就是学会放弃:选择一个,放弃其他。选择有时比努力重要,但放弃有时比选择更重要。我们应勇敢选择,然后享受好处,承担坏处。

10、公理体系VS逻辑推演。

在有公理体系的世界里,只有能证明的和不能证明的。大师与大师的差异,是智商的差异,不是口才的差异。但是,大部分学科领域,是没有公理体系的,比如经济学。

这并不是说,这些领域的研究者智商不如数学家,而是说在这些领域,仅仅靠智商是没用的。因为没有公理体系,只靠逻辑演绎,想要得出不容置疑的结论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领域的研究者更值得敬佩。

11、给每个模型找个反例:

“如果我不能比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更能反驳这个观点,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

12、每个理论都有前提:

网上有一句话很流行:价格决定成本,而不是成本决定价格。但这句话有一个前提,就是“当所有其他要素不变时”。

13、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

14、一个人的表述可以分为四类:事实、观点、立场和信仰。

事实,是独立于人的判断的客观存在。

观点,是你对一个事实的看法。观点和你的关系,比它和事实的关系更加密切。你的知识结构、你掌握的信息,以及你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的观点。

立场,是被位置和利益影响的观点。“我们不争对错,只争输赢”。所以,不要和有立场的人争对错。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小孩子才谈对错,成年人只谈利益”。为什么?因为小孩子没有位置和利益。

信仰,是一套完全自洽的逻辑体系。没错。信仰都是对的,因为你无法证明它是错的。这就是“逻辑自洽”。信仰内逻辑自洽,信仰间互相矛盾。(比如:你信佛教还是道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不要攻击别人的信仰。因为,第一,你不可能获胜;第二,你会失去这个朋友。

15、如何防止“注射式洗脑”?

“为什么”背后的注射器:“为什么”,是“黄金三问”(Why、What、How)里最有力量、最有可能触及灵魂的问题,但也是最危险的问题。“为什么”这三个字的强大之处,就在于会强行把你的注意力吸引到为这个观点找原因上。当你开始为它找原因的时候,这个观点就已经悄悄地被“注射”进你的大脑了。“为什么+观点”这个句式,就是一只“注射器”(见图2-2)。

这边我要提一嘴,“注射式洗脑”在各行各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例如:“为什么马云当初找雷军投资时,雷军没投资?”,“为什么程序员喜欢穿格子衫?”。事实上,马云没有找过雷军投资,程序员真的喜欢穿格子衫吗?

所以,当我们听到“为什么…”时,第一时间不是回答“因为….”,而应该先设问:“真的是…这样吗?”,不然就会被别人带到沟里去。

16、对“为什么+观点”这个句式的非理性反应,是人的思维模式中的重大Bug(漏洞)。

这个Bug,常常被狡猾的人利用。狡猾的人会故意用这个注射器注射别人。愚蠢的人,会无意中用这个注射器注射自己。

17、如何赢得一场辩论?

对辩论,我理解要抓住三点,①辩论的目的、②辩论的关键、③辩论的核心竞争力

18、辩论的目的:辩论的目的,不是说服对方,而是说服观众。

从规则设定上来说,对方就是不可被说服的。他可以输,但是不可被说服。所以,不要试图说服对方。辩论的目的,甚至不是改变观众的观点,而是改变观众的态度。

19、辩论的关键:其实辩论双方几乎从不会真正地正面辩论,他们只是在不断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所以你需要掌握一个技巧:偷换概念。如果觉得很难听,那就换一种说法:重新定义概念。如果还是觉得难听,那就再换一种说法:纠正对方的概念。

20、辩论的核心竞争力:辩论的核心竞争力,是“基于逻辑的急智”。

21、一个人的论点往往由论据和论证构成,即“论据+论证=论点”。

一个优秀的辩手,总是能轻易“噎死”一个普通人,因为他根本不关心对方的论据,只关心对方的论证。

22、普通和优秀的差距在哪里?

普通和优秀的差距,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一个人优秀不优秀,要看他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普通人只能看到事物的现象,而优秀的人总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遇到问题时,普通人迷信别人的成功经验,但别人成功的经验不一定适合其他人。优秀的人会怎么做呢?请往下看。

23、优秀的人会从实践中找解决方案,有一套简单的方法论,就是“假设—验证—结论—调整”。

这套方法论的本质就是,为了印证假设,而不辞辛苦、不嫌麻烦地去验证假设,然后得出结论,最后做出调整。

使用这套方法论一定要从事实出发,对事不对人,不要被自己和他人的利益、立场所左右。因为事实更可靠。

24、如何快速洞察本质?

我总结了一套最核心的洞察方法——“商业洞察力模型”。

在这套模型里,所谓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透过表象看系统。

我们平时观察一件事情的时候,观察到的通常只是表象。

比如,你观察一只机械手表,你会看到表盘,表盘上有时针、分针、秒针,侧面还有一个表冠。当机械手表不走了,你可以拨动表冠,给它上弦,表就又开始走了。当时间不准了,你可以拔出并转动表冠,分针就会跟着转动,以此来调整时间。这是我们观察到的、关于机械表的规律。

什么是规律?你给某个事物一个刺激,它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这就是规律。比如,你拨动表冠,就是对机械手表的一个刺激。拨动表冠之后,表开始走了,这就是你给它这个刺激之后,它所产生的行为。我们平常研究事物所观察、总结出来的,一般都是这样的规律。但这些规律其实都只是表象。

更深一步去看,这些规律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拨动表冠,表就开始走了,它的动力来自哪里?为什么拔出并转动表冠,分针就会跟着旋转?……这些问题,我们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

每一个表象背后,都有一个“黑盒子”。虽然我们看不见这个“黑盒子”,但它才是所有规律产生的原因。我们把这个“黑盒子”,叫作系统(见图2-5)。

当系统运转正常的时候,我们可以遵循规律做事。可一旦系统出了问题,规律就失效了。如果你无法洞察表象背后的系统,你就不可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更不知道如何解决。

我们锻炼自己的洞察力,就是为了理解表象背后的“黑盒子”——系统,从而真正地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25、什么是系统?

系统,就是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这个定义中,有两个关键词:(1)要素;(2)连接关系。

系统=要素×连接关系

26、什么是洞察力?

所谓洞察力,就是透过表象,看清系统这个“黑盒子”里各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连接关系的能力。

我们通常很容易看到“要素”,但常常忽略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问题的解决方案,常常就藏在这些“连接关系”里。

27、构成系统的五大模块

变量、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和滞后效应。其中,变量是“要素”;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和滞后效应,是四种“连接关系”(见图2-6)。

任何一个复杂的系统,都是由这五种简单的、像乐高积木一样的基础模块搭建而成的。

28、变量:就是系统中变化的“要素”。

变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一旦加上时间轴,变量就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状态:存量和流量。流量,改变存量。存量,改变世界。

29、因果链:因果链,就是变量之间增强或者减弱的连接关系。

增强的因果链就是“你强,我就强”。减弱的因果链就是“你强,我就弱”。因果链很简单,只有增强(+)和减弱(-)两种情况,没有第三种(见图2-8)。

我们可以用因果链,把系统中所有变量全都连接起来。摆出两个可能有关系的变量,问自己:它们之间,有增强关系吗?有减弱关系吗?在纸上画出所有你能找到的因果链。看似简单的因果链,一段一段地连接了万千变量,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复杂的系统。

用因果链连接变量,是锻炼洞察力的基本功,你必须认真练习。

30、回路:变量,是节点。因果链,是线段。

但线段有头就有尾,能量从头传到尾,就结束了。如果我们把结尾和开头也用一条因果链连接起来,形成闭环呢?这就形成了一个“回路”。

回路有两种,一种叫作增强回路,另一种叫作调节回路。

31、增强回路:两条增强或者减弱的因果链,首尾相连,形成一条回路,就是增强回路。

其中,“因”增强“果”,“果”又增强“因”的,叫正向增强回路;“因”减弱“果”,“果”又减弱“因”的,叫负向增强回路(见图2-9)。

现实生活中,增强回路引起的现象有很多,如“马太效应”、“赢家通吃”、“复利效应”、“指数型增长”。不管是人生还是商业,小成功靠的是聪明才智,大成就靠的是建立正向的增强回路。

32、调节回路:“因”增强“果”,“果”减弱“因”的回路,就是调节回路(见图2-10)。

凡是有增强回路的地方,必然有调节回路。一家公司的CEO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踩下业绩的“增强回路”,松开问题的“调节回路”。增强回路,追求极端;调节回路,回归平衡。

33、滞后效应:因果不是瞬间连接的,回路也不是瞬间闭合的,它们之间都有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就是滞后效应。

滞后效应,让在空间维度上已经很复杂的系统,又增加了时间维度上的复杂性。它会让原因和结果在时空上远离,从而误导你的判断。

所以,我们在试图洞察万物时,心里一定要装着滞后效应,懂得给万事万物加上时间轴。

34、流程、制度与系统

流程:流程就是基于时间线做完一件事的整个过程。流程是线性的、连贯的、客观的。从本质上说,流程管理与流程优化都是为了更高效率地完成某件事情而进行的一些改变和优化。凡事皆有流程,只是效率有高低之分。

制度:制度就是做一件事的行为准则,它可以是权力机构发布的规定,也可以是一种契约。比如,《员工手册》《保密制度》《学生行为规范》,等等。制度这种行为规则,如果我们不去制定,它就不会存在。制度就是你开车时的红绿灯,是路边的护栏。

系统:是若干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某些功能的整体。前面提到的手表,其内部运作就是一套系统,普通人只要能根据指针认识时间即可,但是生产手表的人必须知道其原理。

一个企业家要拥有全局之眼。什么是拥有全局之眼?就是懂得从系统的角度去看问题,只有这样,你才能站在未来看今天,站在高空俯视全局。

三者区别与联系

制度,是规定,是契约,关注的是结果;

流程,是基于时间线做一件事的过程,关注的是过程;

而系统,是内部各个要素、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关注的是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流程、制度,还是系统,其实都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普通的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模型。改变制度是改变结果,改变流程是改变原因,改变系统则是改变模型。如果说改变流程、改变制度是管理,那么改变系统、改变模型就是治理。真正顶级优秀的人,都用治理的方式管理组织。

35、电影《教父》里有句台词:“花半秒钟看透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普通的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模型。

解决问题的办法有1000种,但最有效的那一个,一定是用洞察力改变模型、改变系统。

36、逻辑思维与逻辑闭环。

一个人如果有基本的逻辑思维,就会有刨根问底的好奇心,遇到事情不满足于表面的解释,而是不断地往下追溯,找到根本原因(见图2-11)。

试试拿起刨根问底的“铲子”,用好奇心“刨”开这有趣的世界,也“刨”出你的逻辑思维吧。

37、如何才能挖掘自己的逻辑思维呢?

四句话建立基本的逻辑素养:有四句话可以帮助大家建立基本的逻辑素养:证有不证无,以偏不概全,证有靠举例,概全靠推理(见图2-12)。

很多时候,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非“非黑即白”的关系,而是存在着博弈和多样性。

允许更多的可能性,你才能得到更多的机会。

真正的高手看上去都很傻,把正确的(大概率成功的)事情重复做。

38、判断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标准?

逻辑闭环的五个层次:分五个层次来讲(见图2-13)。

第一层次:思维没有闭环,思考没有逻辑。你说A,他说B,两者之间的思维永远没有交集。

第二层次:思维没有闭环,思考有逻辑。有符合逻辑推理的一些观点,但观点时常左右徘徊,自相矛盾。

第三层次:思维有闭环,思考有逻辑,但闭环的层次比较低。

第四层次:思维有闭环,思考有逻辑,且能在更高层次形成逻辑闭环,逻辑闭环十分通透,直达本质。

第五层次:思维有闭环,思考有逻辑,且能在高层次形成逻辑闭环,并始终保持不断打碎自己的开放心态。

离事实越远,离阴谋论就越近。

39、复利思维

讲到复利效应,人们很容易把它跟一个词联想在一起,那就是“财富自由”。我们可以结合复利效应,把“财富自由”用公式来表示:

三种“财富自由”的方法论:

1.无欲无求式财富自由:本金(1+收益率)^{时间}-欲望↓=财富自由

2.三生三世式财富自由:本金(1+收益率)^{时间↑}-欲望=财富自由

3.第一桶金式财富自由:本金↑(1+收益率)^{时间}-欲望=财富自由

第一桶金,也就是复利公式里的本金,是财富自由的最大权重。我们看世界富豪榜的前100名,其中90名以上都是靠第一桶金获得财富自由,而不是靠复利公式。创造财富,而不是靠财富自己创造财富,才是获得财富自由的真谛。

40、概率思维

不同的人生算法,导致不同的选择,从而使人们获得完全不同的人生。

而概率思维就是很多成功人士最基础的人生算法,那么,到底什么是概率思维?

运气就是概率,只不过加了一点感情色彩。对我们有利的概率,我们将其称为“走运”;对我们不利的概率,我们将其称为“倒霉”。所谓“创业靠运气”,去掉感情色彩,即创业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概率。

大家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创业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运气。这听起来非常“政治不正确”,因为大多数人更愿意听到“创业靠的是努力和勤奋”。你在创业路上,就算尽了一切努力,做对了所有事情,依然有95%是要靠运气,也就是概率的。这句话听上去很让人泄气,但的确是一个创业者无法逃脱的规律。只有理解了这个规律,你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形成概率思维。

在今天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概率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模式,尤其在创业领域。概率思维是很多成功者的思维逻辑,如果你问为什么,很多人甚至会觉得:“啊?这还用解释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反而被认为是一种失败的思维方式

41、如何对冲概率?首要方法是找到大概率成功的事情。

千位:时代(要站在风口上)

百位:战略(跟随战略、快鱼战略)

十位:治理

个位:管理

42、数学思维

一、从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

我们经常说“正确的事情,要重复做”,这其实就是概率论的通俗表述。所谓“正确的事情”,指的就是大概率能成功的事情。

二、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

从努力到能力,到成绩,到赏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有一个积分的效应。

但是你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人,在开始努力的第一天,就会抱怨:“我今天这么努力,领导为什么不赏识我?”他忘了,想要得到领导的赏识,还需要一个积分的效应。

三、公理体系

公理,是具有自明性并且被公认的命题。

公理没有对错,不需要被证明,公理是一种选择,是一种共识,是一种基准原则。

制定不同的公理,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公理体系,也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四、数字的方向性

数这个东西,除了大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方向。在数学上,我们把有方向的数叫作向量。

认识到这一点,在公司里做事,两个人都很有能力,合作的时候,如果他们的能力都能往一个方向使,形成合力,那么这是最好的结果。但如果他们的能力不能往一个方向使,反而彼此互相牵制,那么可能还不如把这件事完全交给其中一个人来做。

还有一种情况:做同一件事情,有的人想往东走,有的人想往西走,有的人想往北走,而你并不知道哪个方向是正确的。这时,你想要的,不是合力的大小,而是方向的相对正确性。

五、全局最优和达成共赢

源于博弈论,涉及别人的决策逻辑,我们把它叫作博弈论。

比如,下围棋就是典型的博弈。每走一步棋,我的所得就是你的所失,我的所失就是你的所得。这是博弈论中典型的零和博弈。在零和博弈中,你要一直保持清醒:你要的是全局的最优解,而不是局部的最优解。

除了零和博弈,还有一种博弈,叫作非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讲究共赢。共赢的前提,是建立信任,但建立信任,其实特别不容易。

六、怎么才能建立信任呢?

我给你两个建议:

第一,你要找到那些能够建立信任的伙伴。有些人,你是永远都无法和他达成共赢的,这样的人你就要远离。

第二,你要主动释放值得信任的信号。你要先让别人知道你是值得信任的人,这样,想要与你达成共赢的人才会来找到你。

43、系统思维

只有理解了关系和关系背后的规律,才能在复杂的系统中理解现在。

想要理解“系统思维”,我们要先从商业模式开始了解起。

什么是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看不清交易结构的变化,再完美的产品思维都白费。戴上系统思维的眼镜才能透过表象看清本质。系统思维,是一种救命的大智慧。

很多企业家都知道,旺铺很重要。可是旺铺为什么这么重要?是因为更好的地段带来了更多的人流。所以,人流,其实才是“旺”和“铺”这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这关系背后的规律。

所有的战略,都是站在未来看今天。

44、个体进化的底层逻辑

45、人生,就是一种商业模式。

我们可以将其总结为一个公式:人生商业模式=能力×效率×杠杆。

能力: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获得能力的能力。这是一种超能力,就像你去找阿拉丁神灯,神灯问你有什么愿望,你说:“我的愿望是再要三个愿望。”

想要拥有获得能力的能力,你要勤奋。你不仅要勤奋,还要可怕的勤奋。你不仅要可怕的勤奋,还要高效而可怕的勤奋。

所有的创业者,在用尽你们的智慧之后,有一样工作是你们永远都逃不掉的,那就是可怕的勤奋。

一个高效的反馈机制。这也是高效而可怕的勤奋中,最最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告诉你,你的工作中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换一个你可能更熟悉的名字,就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关键,就是通过不断重复训练稍微困难的任务,从而获得最高效的进步。

效率:如何才能提高效率呢?系统的方法论——选择、方法、工具。

选择:是提高效率的第一要义。真正能够提高你效率的方法,不是从17分钟里省出17秒,而是用17分钟省出17个小时。也就是说,你要在这17分钟里做出一个决定——接下来要花费17小时做的事情,到底值不值得做?

除了用更高效的方法,你还可以借助工具来提高效率,比如白板。

杠杆:如果你真的想要获得巨大的成功,你必须借助一个神奇的东西——杠杆。

四种杠杆:团队杠杆(团结优秀的人才)、产品杠杆(可复制)、资本杠杆、影响力杠杆(演讲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建立人脉的能力)。

46、工作是创造,不是消耗。把工作当成玩。

玩和工作的四象限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是那些把工作当成了玩,永远不知疲倦、永远精力充沛的人。

这个世界上,最可悲的是那些白天在枯燥地工作,晚上在消耗地玩,日夜如此,任由生命在看似平衡的重复循环中消逝不见的人。

47、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时间的颗粒度:就是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看一个人的时间颗粒度,可以看出他的职业化程度。恪守时间,是职业化的最基本要求,是理解并尊重别人的时间颗粒度。

时间管理三层次:以年为单位、以天为单位和以小时为单位的三个层次的时间管理(见图3-3)。

时间管理是一种习惯:习惯,就是别人做起来那么别扭的事情,你可以做得非常自然。习惯不会让人痛苦,养成习惯的过程才会让人痛苦。

史蒂芬·柯维说过:“想法产生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变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需要养成一些重要的习惯。

48、指数级增长、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

“骰盅魔咒”和“弯刀诱惑”:

“边际交付时间”,即每多提供一项服务或一个产品所增加的交付时间。

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画家非常少,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也很少,但年收入5万~30万元的却特别多,符合正态分布。这就是我称为“骰盅魔咒”的商业模式。

但是钢琴领域不同,由于音乐的可复制性,边际交付时间为零,钢琴市场符合幂律分布,存在头部市场,我称之为“弯刀诱惑”,一旦有人获得成功,他就有机会垄断整个市场。

在正态分布的市场上,就像有一股力,这股力会把做得很差的人努力往中间推,同时也把成功的人往中间推。这股力把所有人都往中间推,所以这个市场上头部和尾部的人很少,中间的人却很多。而幂律分布的市场正好相反,中间的人要么被推上去成为最成功的,要么被推下去变成碌碌无为者,所以这个市场上中间的人很少,头部和尾部的人却很多(见图3-4)。

如何正确理解指数级增长?

理解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这两个模型有一个重大的价值,就是能更加理性地理解各种商业逻辑,比如指数型增长。它会使你更容易做出判断:哪些商业有机会实现指数型增长?

每一家单体经营的麦当劳直营店或加盟店,都不可能获得指数级增长。但是架构在其之上的麦当劳集团,把边际交付时间不为零的部分抽离出去交给别人做,通过标准化的经营方式,把那些做法、流程、配方和品牌等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部分抽离出来自己做,却实现了快速增长。

要获得指数级增长,必须在不同的商业领域、不同的模式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总体来说,边际交付时间越高的,越不可能获得指数级增长;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才有可能实现指数级增长。对于边际交付时间不为零的行业,有一种方法可以获得指数级增长,就是把边际交付时间不为零的服务的部分切掉,跟别人合作,自己只做那些抽象的、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部分。

49、变革时代的行业选择:在今天这个行业大变革、商业模式巨变的时代,我们发现,在三大产业里,服务业是一个非常值得开发的产业。

什么是服务业?我们先来定义“产品”和“服务”: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叫产品;边际交付时间不为零的,边际交付时间越高的,越是服务。

中国的商业环境正在发生巨变,服务业对目前的中国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求职者来说,服务业是“就业池”,每个人必须花时间提供服务,不会轻易被机器和算法替代。对创业者来说,服务业是“避风港”,符合正态分布,中间可以容纳很多中小企业。但是中小企业创业者也要清楚,一旦进入这个避风港,把企业做大的可能性就会变得很小。当然做得相当成功的人也不少,只是很难达到马云那样的成功。

50、把事做对,创造10倍价值

你不是要比别人强10%,而是要强1000%:你做事情不是只需要增长10%,而是要创造10倍增长。

为什么?

当你想增长10%时,你是希望在原有路径上获得自然增长。逻辑不变,血战向前,并不容易。但是,如果你想获得的是10倍的增长,那一定不是在原有道路上走出来的,你必须寻找一条新道路。苦思冥想,不断尝试,只要找到优化的战略,就可能瞬间提高10倍。

创业时更重要的是选择,而不是努力;更重要的是思辨,而不仅仅是执行。用我的“千百十个”逻辑去理解,那就是百位(战略)上进一步,抵得上个位(管理)上进百步。你不是要比别人强10%,而是要强1000%。你比别人强一点根本没用,真正有用的是你比别人强很多。

让自己发生改变,你会发现周围都是好人:生活中,我们总会遇见一些充满负能量的人和一些麻烦事。但往往我们真正要逃离的,并不是那些充满负能量的人和麻烦事,而是不断遇到负能量人和麻烦事的自己。

为什么?因为你身处的圈子不同了。站在“时间轴”上看,你要离开的并不是那些“烂人烂事”,而是要离开曾经那个不断遇到“烂人烂事”的自己(见图3-5)。

用心服务,真诚做产品,就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用心创造价值的人,时间会给你答案。

51、人脉的本质是给予价值、平等交换

经营人脉,始终要保持的一个基本心态:毫无保留地把你的价值付诸别人身上。要想尽一切办法,毫无目的地帮别人。一个优秀且有价值的人,自然会吸引其他优秀且有价值的人的认可和帮助。

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

你能为别人创造多大价值,你就有多大价值

一个人的财富基本盘,由两个组成部分:

第一,你自己的本事;

第二,你和其他人联结的本事。

有句话说得很好:学到的就要教人,赚到的就要给人。

所有的合作,都是先基于了解和信任,然后不断地把自己变得有价值,为身边的人创造价值,才得以实现的。

那些能帮到你的人,不是你的人脉;只有那些你能帮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脉。

52、知识、技能与态度

我这一生只能学会三件事,就是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和态度(Attitude)(见图3-9)。

知识:就是已经被发现和证明的规律。它是确定的,不需要你通过自身的成功、挫败去验证,然后恍然大悟。

技能:技能就是那些你以为你知道,但如果你没做过就永远不会真的知道的事情。因为这些都只有靠练习才能变成条件反射,存储在你的“反射脑”中。

态度:就是你选择的用来看待这个世界的那副有色眼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门,无论外人如何呼喊、冲撞,这扇门始终只能从里面打开。态度是没有人可以教的,态度是你的“心”的选择。

53、自污、示弱、看淡

其实,“污”不重要,因为这世上没有绝对洁净的东西。重要的是,你用“他污”邀请恶意,还是用“自污”邀请善意。

只有强大的内心,才会示弱。示弱,会邀请能量,邀请善意,邀请帮助。

如果你用自己内心认同的价值观来评价自己,就会瞬间看淡所有的误解。

54、收入分配

想要在企业里获得更高的收入、更多的成长,我们首先要明白自己与企业的关系。所有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本质都是合伙关系。

工资、奖金、股权、价值观

在资本与人才的关系中,大致有四种不同的利益分配形式,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贡献程度和风险大小(见图3-11)。

第一种利益分配形式是工资。工资是支付给责任的,一个人想要涨薪,就必须提升自己的能力,承担更大的责任。

第二种利益分配形式是奖金。奖金本质上是一种弹性工资,是支付给超额业绩的。

第三种利益分配形式是股权。股权有很多形式,比如分红权、期权、股票等,但是股权的本质,是“利润分成制”,是支付给未来的潜力的。

第四种利益分配形式是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为共同的梦想工作,哪怕公司不给你工资,这时,你和公司不再是利益共同体,不再是事业共同体,而是命运共同体,同甘共苦,同生共死。

55、理解他人的底层逻辑

56、理解What、Why、How,才能知行合一

我们描述一件事情,有三个角度: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怎么办)。

如果在描述事情的时候,能把What、Why、How区分清楚,对一个人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就是什么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

到底什么叫“真的知道”?就是你必须同时掌握What、Why、How(见图4-1)。

为什么会有差距?因为你只知道了What——“吃蔬菜有益健康”,但是这并没有解决Why的问题,这就会导致你没有动力去做这件事。

理解了Why,才有可能做到知行合一。不知道How,就好比给了你一碗鸡汤,却没有给汤勺。这也是知行无法合一的重要原因之一。

解决Why的问题之后,What和How才真正有意义。

57、幽默,是溢出的智慧

幽默的三种理论

第一种是优越感理论。简单来说,就是我通过创造一个失败者,让你感觉自己就是成功者,从而产生心满意足的优越感。

第二种是错愕感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在两条逻辑线交叉的地方突然来一个“脑筋急转弯”。

第三种是释放感理论。简单来说,就是用“危险”给你制造紧张感,再用“安全”释放掉它。

我在选择读某个人的书,或者听某个人的演讲时,有一个不太“科学”的标准,就是看这个人的表达有没有幽默感。只有他对他所谈论的话题举重若轻,动用20%的“CPU”就能给你讲清楚时,他才有余力“炫耀”他的幽默感(见图4-2)。

58、所谓洞察本质,就是会打比方

“打比方”的能力,本质上是一个人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

如何打好一个比方?

打好一个比方,要经过三个步骤:

第一步,洞察复杂、陌生事物的本质;

第二步,匹配到大家熟悉的事物;

第三步,用熟悉的解释陌生的。

59、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

拥有边界感的核心要求,首先是你要识别什么是边界,其次是你懂不懂“要在边界内做事,越界需要先征得对方同意”这个基本礼仪。

60、多巴胺的支撑

利用奖励系统,用另外一种方式刺激你的化学物质分泌,令你产生快乐、愉悦、满足感,然后去买它的东西。

一旦做出比较机制,也就有了比较优势。

我们做产品,要懂得运用“奖励机制表”,让客户获得更大的快乐。

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习得行为就是我们上学后学到的那些行为,而本能行为则是趋利避害的行为。

在商业的“奖励机制表”中,让用户更快乐的因素有比较优势、安全感,还有炫耀。

“装”是一种美的刚需。激发别人把炫耀的本能发挥出来,会使你有机会获得商业成功。

61、社会协作的底层逻辑

这个世界上,有三大法则:自然法则、族群法则、普遍法则(见图5-1)。成年人懂得如何用这些法则来和对方协作,并且保护自己。

自然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或者说,弱肉强食。在自然法则下,想要生存,个体的优势非常重要。

个体的优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暴力”,一种是“狡诈”。或者换个稍微好听一点的说法,一种是“强壮”,一种是“智慧”。自然法则,能够很好地保护我们的个人利益。

族群法则:族,就是有同一血缘的人;群,就是有同一目的的人。族,是为了能够生存延续;群,是为了能够实现目标。

普遍法则:就是可以跨越个人和组织、所有人都理解和认同的东西。

62、找到并利用自己的战略势能

“谁掌握稀缺资源,谁就拥有财富分配权”。华为为什么重研发?因为重研发,会让华为拥有较高的势能,就像在战争中一样,势能高的一方优势就大。

战争的本质,是对能量的控制。水攻城池的本质是答案是借助一个自身并不具备的势能来作战。从一个理科生的角度来看,军队养士兵,就是军队通过分发军饷,将士兵吃下去的化学能转变成杀敌的能量。但如果士兵们吃了一天的饭,然后马上派他们去打仗,他们只能把当天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挥刀、射箭的动能。

怎样才能提高一个层次呢?我们能否用三年的时间去建水坝,用三年吃出来的化学能去逐步累积、建立并控制一个能量更大的壁垒,然后建完之后,把水闸“啪”地打开,充分释放势能呢?这个势能一定是巨大的。你看过电影《2012》吗?洪水哗哗地奔涌而来,把整个城市都淹没了。

从本质上来理解水攻,这个过程就是把一个军队吃了三年的化学能量,转化为能一举冲垮一座城池能量的过程。

所以,战争的本质,是对能量的控制。

而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则要懂得借助更大的、本不属于自己的能量,像水攻城池那样,让这些能量帮助自己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我们经常说商业模式,模式创造的是什么能量呢?是势能。

科技又是什么呢?科技也是势能。当一家公司拥有了许多专利,就相当于有了许多工具,利用这些工具的势能、科技的势能,就能形成商业竞争中的“水攻”。

63、产品价格到底应该由什么决定?

从商业洞察的角度来说,产品价格是由消费者能感知到的价值决定的。

消费者能感知到什么价值?——功能价值、体验价值、个性化价值(见图5-3)。

人类有两种最基本的购物需求:物美价廉和价廉物美。这两者有什么区别?不管是价廉还是物美,背后都存在着性价比。

所以,如果你做的是功能型产品,高性价比或许可以成为你的竞争优势。

那怎样才能做出高性价比?

最基本的方法是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规模越大,价格越低。但成本降低后会带来更大的规模,比到最后就会演变成价格战,将利润空间压榨得越来越小。

还有一种方法是利用技术优势降低成本,比效率。比如,本来一个小时只能生产10件产品,研发出新技术后,可以一个小时生产50件产品。但比效率的难度很大,只有少数公司能做成。

大多数公司都不应该在同一个产品上比价格,而是要给消费者提供更稀缺的价值——体验价值。

做便宜产品的人很多,能提供体验价值的人很少。

比起一味地模仿,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建立差异化,给消费者提供更稀缺的体验价值。而打造体验价值的核心方法论,是从产品视角切换为用户视角。

个性化是产品销售中最高级的卖法,它可以让每个人都能拥有私人定制。个性化需求,是这个时代最高级、最昂贵的需求。个性化产品,是能让用户感知到最稀缺价值感的产品。

64、利润,来自没有竞争

如果你跟别人一样,生产商品的成本都是3元,那么你是没有真正的利润的。你真正的利润应该来自通过某种创新使你的成本比别人更低。

当整个行业的成本都是3元的时候,你有没有本事把成本降到1元?

当你把成本降到1元,而别人学都学不来的时候,你比别人便宜的这2元,才是你真正、唯一的利润。

这2元的利润,别人永远也拿不走。

只有别人拿不走的,才是你真正的利润。

65、没有KPI,也能管好公司

优秀的人不用管理,他们会自我驱动。公司最核心的资产,是最顶尖的人才。但是,越优秀的人才,越不容易管理。

他们没有KPI,没有奖金,更没有常规意义上的考核,他们不靠这个管人。他们通过晋升机制来选拔最优秀的人,并且相信,优秀的人不用管理,他们会自我驱动。

最有创造力的工作,一定来自热爱,来自他内在的自驱力和创造性。

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人的善意,我们要把员工内心的善意激发出来,而不是把他的恶意激发出来。

66、利益共同体与事业共同体

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的最大差别,是“愿望”“风险”“利益”这三者之间的排序。

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是短期与长期、风险与收益之间的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基于对公司未来以及公司未来与个人收益之间的关系的信仰。

领导力,是时代的接生婆。

第二象限(事业驱动),就是张瑞敏说的“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中的“时代的企业”。员工和企业都愿意为了时代的机遇,为了可能的巨大的中长期利益,而放弃部分短期利益,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奋斗。

如何判断你是真的在第二象限,还是自以为在第二象限呢?

为此,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对于你的员工,你只需要问一个问题:“我打算给你降薪50%,任命你去负责一件事情,如果你做成了,就可以享受500%的收益,你愿意吗?”对于你自己,你只需要回答员工一个问题:“老板,我打算自己降薪50%,申请负责那件事情,但是如果我做成了,要给我500%的收益,可以吗?”

67、命运共同体

成为利益共同体的基础是,你们有共同的短期利益;成为事业共同体的基础是,你们有长期的共同利益。总之,你们有共同想得到的东西。但是,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是,你们有共同不能失去的东西。

68、勤劳,能够创造财富。但是,勤劳者却未必能够分到财富。财富跟劳动有很大的相关性,但并不完全等于劳动。

除了劳动和生产率,财富还取决于效用,即这就是财富的本质。

财富=劳动×生产率×效用

对于个人来说,劳动代表着你能投入的时间,生产率代表着你的杠杆,比如知识、工具、团队、资金等,效用代表着你的劳动能创造的单位价值。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了你能创造的财富。

69、劳动创造财富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劳动创造财富,天花板很明显。

劳动创造财富的第二个问题:劳动能够创造财富,但是劳动本身并不分配财富。

这个人,虽然很勤劳、很辛苦,具备创造财富的能力,但是,他却不具备分配财富的能力。

那谁才具备分配财富的能力?要看整个链条上,谁是真的不可替代的。

有与没有财富分配权,是完全不一样的。你没有财富分配权,你想分20元,就是贪心。而4拥有财富分配权,他想分20元,就是舍满取半。

但是,4拥有分配财富的权力,就一定意味着他创造的财富更多吗?不一定。这只意味着,4更稀缺。

勤劳未必能致富。致富的本质,并不是创造财富,而是分配财富。创造财富靠能力,而分配财富靠稀缺。

70、掌握稀缺资源,就拥有财富分配权

你想要拥有更多的财富,就要使自己在整个交易链条上变得更加稀缺。谁掌握稀缺资源,谁就拥有财富分配权(见图5-10)。

71、一切的分钱方式,无外乎优先和劣后

“一切的分钱方式,无外乎优先和劣后;一切的分配方式,都是固定、剩余、分成的万千组合。”

如何在一个不确定的项目中“优先劣后”?

项目的四个阶段分别是:

在第一个阶段(辛苦赚钱阶段):人力优先,资本劣后;

在第二个阶段(资本收益阶段):资本优先,人力劣后;

在第三个阶段(均衡阶段):人力、资本均衡分配;

在第四个阶段(超出预期阶段):资本优先,人力劣后。

合作中,竞争有优劣势时如何分钱?

企业之间要通过分成,创造全局性增量

一切的商业模式,都必须有全局性增量。如果没有全局性增量,那所谓的商业模式,就是把你口袋里的钱换到我的口袋里。

72、信用,是一个人最大的资产

信任,是一种能力。被信任,是一种更重要的能力。

越是能被信任的人,促成合作的交易成本越低,在商业世界里,越有成功的可能。

什么是信用?怎样获取别人的信任?

不是看你有多少钱,有多少权势,也不是看你的家世背景,这些不是别人对你的信任,而是别人对你的趋炎附势。

从本质上看,我觉得人的一生,是赢得信任的一生,是勇敢地用责任换取信任的一生

有信用的人,有话事权。他说什么,大家都听。

信用不传递,成为商业史上永恒的难题。

这个信用中介,在商业世界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家都愿意信任,他说的话,大家会听。乡绅文化,就是一种信用文化。

黑市中间人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样也是信用中介。他们是最不能被忽视的“结构洞”,因为这个角色占据交易环节中最重要的位置,所有买卖都必须经过他们。他们掌握着最多的信息,看见最多的真实,也拿走最多的利润。

73、公平、公正与公开

要讨论“公不公平”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公平”(Fairness)。公平,我们可以理解成用“同一把”尺子丈量万物。

什么是“公正”?公正,可以理解成选“哪一把”尺子来丈量。

谁承担责任,谁就有权制定标准。

公正的本质不是“你对我错”的问题,而是“谁有权做选择”的问题。

学校有权定义“公正”,但无权妨碍“公平”。

你定义公正,我维护公平。

高考,是难以监管的公正对总体公平的妥协,然后在此基础上,谨慎地添加了一点额外的“公正”因子,来中和粗暴的公平。比如用省级名额分配来弥补不同地域之间的教育水平不公,用各地自己出卷来弥补不同地域之间知识结构的不公。

公开,我们可以理解成把丈量的过程展示给公众,让同意公正者监督公平。

74、效率与公平

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效率?

这个选择的本质,是选择公平,还是选择效率。

公平,是指收入分配追求相对平等。但是,这样的公平,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效率。

效率,是指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总体效率,这正是经济学研究的目的。

资源,总会落到用得最好的人手里。

当你理解了“公平”和“效率”这组对立统一的概念之后,就会恍然大悟,为什么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会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商业是社会财富的初次分配。所以,大家逐渐形成一套共识:初次分配负责效率,再分配负责公平。

75、劝酒的本质,是服从性测试

只有通过服从性测试,你的领导才会相信你能做到: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实在不理解,就在无条件服从中加深理解。

是有道理才服气的员工更好管,还是无条件服从的员工更好管呢?

当然是无条件服从的员工更好管。让员工服气要靠领导力,而让员工服从只要靠权力就行。

但是,这就需要愿意服从的员工。所以,服从性测试,无处不在。

强盗用“留个把柄”的方式,对小弟做服从性测试;甲方用“改来改去”的方式,对乙方做服从性测试;女生,用“无理取闹”的方式,做男友服从性测试。

这种单向的“生活不能自理”,本质上是制度化的“服从性测试”——拎箱子这种小事你都不能为我做,那以后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怎么能指望你绝对服从?劝酒,也是传统的“服从性测试”项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