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者的天堂。

商业思维

《反脆弱》读后感:从错误中受益,日常生活里的“反脆弱”思维

《反脆弱》

《反脆弱》

《反脆弱》是一本读起来不太轻松的书,我自己断断续续看了一年多才读完。作者塔雷伯主张,“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固,而是“反脆弱”——像弹力球一样,受到冲击反而弹得更高。这本书谈的不只是理论,而是从国家政策到个人选择,教你怎么在不确定中不仅活下去,还能变得更强。

《反脆弱》

1. 喜欢犯错,是一种优势

要变得反脆弱,就得学会接受并善用小错误。比如我在经营社群时,会做 A/B 测试,哪怕失败了也能学到东西。这些错误不会毁掉整个计划,反而让整体更健壮。个体失败,系统反而进化。作者指出,那些老觉得错误是别人造成的,才是最容易输的人。

2. 经营个人品牌,能把伤害变成资源

在变化快速的时代,最脆弱的往往是那些靠“铁饭碗”过日子的人。一旦发生意外,比如裁员或产业衰退,就很难重新站起来。相反,个人品牌是一种反脆弱。比如 YouTuber 苍蓝鸽把自己被骗的经历拍成影片,台南 Josh 分享自己被家暴的过去,不但引发大量讨论,也帮助了很多有类似经历却不敢说的人。伤害不一定是终点,有时是新的起点。

3. 创意型工作更不容易被取代

我们常以为稳定的工作最安全,但按照反脆弱的逻辑,越稳定的工作,反而越容易变得脆弱。尤其在 AI 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可以流程化的工作都可能被取代,比如客服、会计、司机等。真正具有反脆弱性的,是需要创造力的职业,比如设计师、作家、导演、心理医生等。这些职业依赖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创意,更难被机器替代。

4. 阅读,是普通人提升反脆弱的方式

作者认为,读书是普通人最实用的反脆弱工具。哪怕偶尔读到一本烂书也没关系,一本好书所带来的价值往往远远超出预期。阅读能让人在面对未知和打击时,有更高的恢复力。懂得阅读的人,也更能从过往经验里找到化解危机的办法,甚至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后记:越难读的书,越值得读

塔雷伯的书确实不好读,不管是用词还是举例都比较深,但也正因为如此,才让人觉得它的价值不凡。《反脆弱》不会给你标准答案,而是训练你看世界的方式。如果你愿意挑战自己的理解力,这本书会给你很大的回报。我们无法避免世界的混乱和不确定,但我们可以选择让自己从中变得更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