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者的天堂。

发散思维

心流:掌控自我,提升效能的秘密武器

你有没有感到,当你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时,不仅不觉得累,反而感觉非常爽?你忽视了周围的所有干扰,感觉只过了几分钟,但实际上已经过了好几个小时。这种全情投入、物我两忘的状态,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心流”状态。一旦进入心流状态,你就会感到掌控力十足,能够轻松处理任务、解决难题。例如,当你全神贯注地解决一个数学题时,就会完全忽视周围的噪音,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甚至可以在一瞬间进入游戏的状态,一下午的时间转瞬即逝。如果你曾在游戏中体验过心流状态,可以在弹幕中分享你的体验。我记得我小时候经常去游戏厅玩游戏,有一次我玩得非常投入,旁边的小伙伴一直提醒我说:“你姥爷来了。”但我完全没有听到,直到有人揪着我的耳朵把我拖出游戏厅,我才回过神来。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在游戏中进入过现实状态。所以,如果我们能将心流状态应用到工作、学习和思考中,岂不是很好吗?不多说了,让我们一起进入这神奇的心流体验。

心流有六种典型表现。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时具有以下特点,那么这件事就不算是一件事了。首先,注意力完全集中,即你的注意力完全锁定在当前正在做的事情上,所有的快乐和不快乐都被忘得一干二净,就像用橡皮擦掉一样。其次,行为和意识融为一体,思维和行为合二为一,所有的动作都不需要思考,流畅连贯,完全忘记自我,就像武林高手达到人剑合一的境界。第三,内在动力的趋势,即即使是讨厌学习或工作的人,在心流状态下也会表现出异于平常的主动性和本能的自发性,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体内有一股力量带着你向前冲。第四,超强的控制感,心流状态下迸发出的力量会让你感到掌控力十足,适合处理高难度的任务,就像考试时发挥超常,或者打游戏时低段位的玩家赢了高段位的玩家。第五,扭曲的时间感,即在心流状态下的时间感是扭曲的,这种现象叫做深度的。它可能表现为时间加速,即明明过了几个小时,你觉得只有几分钟,也可能是时间冻结,比如跳芭蕾、冲浪等,明明是一瞬间的事情,但你有非常丰富的体验,就像慢镜头一样。第六,强烈的愉悦感。很多时候,你打游戏的快乐并不是因为赢了对手,而是来自于游戏本身带来的乐趣,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也会感到很爽的原因。这种深刻的体验会让你上瘾。

实际上,心流这个概念是心理学家米哈伊·契克森特米哈伊在其著作《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中提出的。它指的是一个人在全神贯注做某件事时的心理状态。心流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深度挖掘自身的潜能,以最高的能量和主动性去完成平时难以处理的任务,同时带来的幸福感极高,而对精力的消耗极低。它的耗能甚至低于同一时间躺在沙发上刷手机。这让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些高效能人士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几十个会议连轴转,依然精神十足。而我上班摸鱼、下班躺尸,还总感觉要死不活。心理学家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大脑,发现在心流状态下,前额叶皮质的大部分活动会停滞,只保留一小部分专注于当下。前额叶皮质是大脑中决定注意力、决策能力、专注思考的区域,这也是为什么你能完全投入当前的事情,不会被其他事物分心的原因。此外,他们还发现在进入心流状态的过程中,大脑会分泌多巴胺、内啡肽、去甲肾上腺素等六种激素。这些都是大脑的奖励物质,你的愉悦感都来自于此。所以,进入心流状态不仅是外在表现的快乐和满足,还是一种人的幸福感和上瘾的感觉。游戏改变世界的艺术将心流作为评估游戏体验的标准,通过调整游戏的难易程度、奖励机制等手段,让玩家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从而产生依赖性。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游戏这么容易上瘾了。

不难发现,人们在做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时,如果这件事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挑战性和及时的反馈性,就特别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当然,除了游戏,这种情况并不常见。这就需要我们去营造一种假象,让大脑误以为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关闭一部分前额叶皮质,集中注意力进入状态。下面,我将分享五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相信我,这真的很管用,值得大家尝试。我们做一件事的动力来源是目标,而不是事情本身。米哈伊的调查研究显示,工作时出现心流状态的概率为54%,高于休闲时的18%。这是因为工作的目的性更强,而休息时意识比较涣散。他在书中引入了“精神熵”这个概念,即当精神的内在秩序被打扰、变得无序时,会产生焦虑不安、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情况。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熵增”。而如果行为与目标高度一致,意识就会井然有序,能量也会源源不断,这是“熵减”的过程。所以,在进入心流状态之前,你必须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不能随便喊喊,而要符合以下四个标准:首先,目标要具体明确,越具体对行动力的刺激就越大,注意力也越集中。其次,要有渴望达成的意愿。这个目标必须能引起你的兴趣,你可以为它创造意义。比如看书,你可以这样想:看书可以提高我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对工作和生活都有帮助。甚至可以假设,每看完一本书,我的综合能力就提高0.1%。这样,你就会喜欢上这项任务。再次,目标要可拆解,最好分解到每一步行动中。可以借助打卡、日历或任务清单,就像每完成一步都能看到进度条在推进一样。最后,难度要适中,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略高于自身能力的10%是最佳的。米哈伊在2004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到,一件事情的挑战程度和我们应对这件事所具备的技能程度会综合影响我们在做这件事情过程中的感受。如果挑战偏高,技能不足,我们会感到担忧或焦虑。反之,如果挑战度低,技能高,我们会觉得无聊。只有当技能和挑战都高时,才会进入心流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吃饭喝水不会进入心流状态,而让新手去打高级boss会感到挫败和疯狂。稍微有点困难,但又不至于难以攻克,就是最好的压力区。需要注意的是,能力和挑战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的任务,第一次做起来可能会很困难,第二次就变得轻松,第三次你甚至可能不想再做了。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不断设定有挑战性的任务。这是在心流区域内可以练习的过程,就像打游戏一样。新手打低级怪,高手打高级怪,技能和等级不断提升。用游戏的心态去挑战自己,打怪后会掉装备,升级后会有新技能。每次挑战后的及时反馈,会让玩家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常不会有这种立竿见影的反馈。甚至可能根本没有反馈。看完一本书,没人会给我发钱或颁奖。内容不深刻的话,甚至可能会立刻忘记书里讲的是什么,到头来,感觉是白费力气。既然这样,我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去看书呢?所以,我们需要为自己做的事情创造及时的反馈,或者说,奖励回路。我会用“曲别针策略”来设计奖励回路,但我用的是钱。每看完一本书,我就奖励自己100元。这笔钱有两个用途:一是存起来,因为“知识就是财富”,虽然有点自欺欺人,但财富的增长可以刺激自己。二是买新书。我特别喜欢买书,所以新书就像装备一样,给我及时的反馈,强化我的行动力。当然,及时反馈的方法有很多,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一定非得是金钱或物质,也可以是精神层面上的。比如,我连续几天做完一个视频后,会奖励自己一个上午的时间来休息。这段时间可以随意度过,比如陪家人、看电影等。在没有进入心流状态之前,所有干扰都是阻碍。比如,你刚想睡着,突然来了个电话,还是打错了。你说,气人不?一旦工作状态被打断,由于注意力残留的影响,重新进入状态需要15分钟以上的时间。在心流状态下,这个时间可能会更长。所以,很多人看似忙了一上午,却好像什么都没做。因此,我们需要消除所有干扰因素,营造一个无诱惑的环境,才能更快地进入状态。最大的诱惑可能就是手机了。有时,不合时宜的弹出提醒真的很烦人。我通常会把手机调成静音或关机,然后放到包里,眼不见为净。另外,还需要有合适的环境。比如,看书或学习就去教室或图书馆,不能躺在沙发上或床上。因为,抱着书,只会睡得更香。工作尽量不要带到家里。如果真的需要在家里工作,就提前跟家人打招呼,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不完成任务就不出来。你可以把这看成是一种“仪式感”,这样你会更重视。如果你现在状态不佳,比如感到困倦、消极、情绪低落,那就不要去学习或工作。因为,这样的状态下,效率会大打折扣。如果感到困倦,可以去补个觉,睡个20分钟。这完全可以通过良好的状态来弥补回来。当然,每个人的最佳状态时间不同。虽然一般来说,早晨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但我个人觉得,这因人而异。有些人早上专注力惊人,有些人则是天生的夜猫子。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来调整。有个测试方法:比如,你打游戏的时候,肯定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胜率最高。用这段时间做其他事情,效果也不会差。消极的人在应对压力时,更容易表现出情绪低落。这种反应被心理学家称为“退化性适应”。这类人的心理资源不如积极乐观的人充分,所以需要借助外力来调整状态。这里,我也分享三个方法。首先是“高能量姿势”。这是哈佛大学教授艾米·卡迪的一个理论,叫做“假装成功,直到成功”。她发现,肢体语言会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比如,高兴的时候会微笑。反过来,如果用一支笔练习微笑,也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开心。卡迪教授建议,做一个你觉得最自信、最有力量的姿势,就像已经成功了一样。你的大脑会误以为真的成功了。两分钟后,你的压力、焦虑、消沉状态会得到改善。其次是冥想。冥想的状态和心流有些相似,都是专注于一件事情。冥想通常是专注于呼吸。它可以帮你清理思绪,减少走神,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想法。长期练习,你对注意力的控制力会提升很多,更快地进入状态。最后是彻底休息。用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去休息,比如,唱歌、跳舞、看电影、做饭、画画等。这样,你的精神资源会迅速恢复,再次进入状态就容易多了。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心流这个概念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全掌握的。需要多次的实践,观看与心流有关的书籍、视频等学习。最重要的是,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因为,心流状态是一个很自然的状态,不是一种强迫的状态。需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这可能需要你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地去尝试。希望我的分享对你有所帮助,祝愿大家进入心流状态,感受生活的乐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