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黄金时代》这个书名时,我心里就冒出几个问号:什么是黄金时代?是谁的黄金时代? 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王小波的书,结果被他的幽默、荒诞和超前的思维彻底折服。
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一群知青被发配到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插队,王二和陈清扬的故事就此展开。在那个荒诞又压抑的环境里,知识分子被歧视,个人尊严被碾碎,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扭曲。但偏偏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小波写出了一段自由、荒诞却充满张力的青春故事。
王二是个不肯服软的人。他敢反抗,敢较真,买个枪都能因为受气差点想把军代表毙了。他对陈清扬的感情虽然糊里糊涂,却是真诚的,哪怕他从来没说过“我爱你”,但他从不强迫她,关心她,愿意为她扛下一切。他还有点幽默,甚至有点无奈,比如他和司务长吵架时那句**“我们的猪总得吃饱吧”**,看似玩笑,却让人品出一丝苦涩——知青和猪,到底谁更自由?
陈清扬则是个更有锋芒的角色。面对“破鞋”这个莫须有的帽子,她不像别人一样忍气吞声,而是要求王二站出来为她作证。她不肯低头,不愿妥协,即使最后写交代材料,也要按照自己想法去写,不管会不会带来麻烦。她聪明、独立,却也孤独。她渴望的不是浪漫爱情,而是一种平等和尊重。或许,正因为王二能理解她,她才会在那句**“伟大的友谊”**之后真正喜欢上他吧。
这是他们的黄金时代,也是一个带着悲情色彩的故事。两人相互喜欢,却谁也没说破,谁也不愿让对方承受等待和痛苦。于是,他们选择了沉默,选择了分离。读到最后,我只觉得唏嘘——有些感情,越是不说,越是让人心疼。
读完这本书,我对王小波有了更多的了解。他是个跨时代的天才,写作风格自由洒脱,想象力丰富,笔触狂放不羁,连传统写作套路都不屑一顾。但更重要的是,他写的东西来源于真实的苦难,这也是他的文字格外有力量的原因。
回头看看我们自己,我们不正处在自己的“黄金时代”吗?但黄金不会自己发光,只有经历磨砺,才能让它真正闪闪发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