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某中学心理档案表要求填写父母职业和家庭收入等敏感信息,引发家长强烈质疑。教育部门解释称此举是为更好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但其合理性备受争议。
家庭收入与学生心理健康并无直接必然联系。虽然经济条件可能影响成长环境,但心理健康涉及家庭关系、教育方式、社交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将收入作为评估指标既缺乏科学依据,也容易忽略心理健康的复杂性,甚至可能导致片面结论。
此外,要求提供敏感信息侵犯隐私权,增加泄露风险。即使学校承诺保密,但如何确保数据安全仍是难题。一旦信息泄露,不仅可能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对学生和家庭造成心理压力。
更严重的是,收入差异可能影响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如果教师因收入不同而区别对待学生,这将破坏教育的公平性,违背育人初心。教育应摒弃偏见,保证每位学生获得平等资源和支持。
学校应调整心理健康评估方式,引入科学测评工具和方法,例如心理测评量表和访谈,加强专业化建设。同时,要与家长建立良好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心理状态,而非简单通过经济状况评估。
发表评论